第两千三百零四章 噩耗传来(七更)(1 / 2)

噩耗传来(七更)

太阳炙烤着枯黄的田地,高大的杨树耷拉着叶子,行路的人盯着蓑笠,大汗淋漓。

不知谁点了一把火,田地里冒出了浓烟。

被收割去麦秸只剩下五六寸高根在火中一点点化作灰烬。风没来帮忙,火竟连田垄都没迈出去,只安静地蔓延开来……

烟气外,烟尘起。

两骑飞奔而入,挥舞着马鞭催促着行人让出道路,带起一阵热风便跑出去了四五丈远。

骑兵穿过北平城南的正阳门,一骑直奔北平都司,一骑朝燕山卫营而去。

北平都司。

李文忠盯着舆图出神。

山海一线,缺漏不在少数,处处设防不太现实,要做到一劳永逸,唯有修筑长城一途,最好是将长城一路修筑到海边去,唯有如此,才能将全部的缺口堵上,不使胡虏细作南下。

可问题是,钱少……

钱不够,这长城就修不起来,毕竟征发徭役需要钱,烧城墙砖也需要钱,运输砖也不能完全靠人力吧,能用毛驴的地方也是需要用上,驽马也可以,但这也需要钱……

户部无能!

打个安南都需要顾正臣去找商人抠钱,皇帝也是,干嘛不直接将户部尚书给了顾正臣,让那郭桓当尚书,结果呢,还不是监守自盗。听说郭桓之后换了杨靖当户部尚书,这个人是格物学院出身,也不知道有几分能耐。

副千户朱亮入公署内,四十余岁,正值壮年,底气十足地通报道:“曹国公,有金陵驿使入城,一骑去了卫营,一骑已至都司门外,紧急求见。”

李文忠将目光从舆图中收回,看了看朱亮,问道:“驿使来都司我能理解,为何去了卫营,今日谁坐镇卫营?”

朱亮回道:“指挥使朱煜,指挥佥事张玉。”

李文忠抬手:“让驿使来。”

驿使急匆匆进入大堂,人几乎是从门槛上飞过去的,见到李文忠之后,眼睛一红,喊道:“曹国公,金陵出了大事!”

李文忠皱眉看了看驿使,起身道:“你是金吾卫的人吧,我见过你。”

“在下金吾卫千户张虎。”

“金陵发生了什么大事?至于派你这身份的人前来。”

“五月九日,镇国公登船查案时遇袭,跌落江水生死不明!”

张虎感觉这番话说出口,心塞得很。

李文忠愣住了,一只手扶住桌案,满脸不可置信的神情,缓缓地问:“你说什么话?”

燕山卫营。

十五六岁的朱能仰着头,看着敞着胸怀、坐在台上,浑身散发着自信风采的朱棣,那一举一动,竟带着某种说不出来的感召力。

似乎——

这就是皇族的贵气,又像是,个人的魅力。

而且,他讲的故事很好听。

朱棣手中蒲扇一动,继续讲道:“《航海八万里》篇幅有限,罗先生也是取舍再三,但远航中的故事岂是百余回书所能道尽,就说那西风带的航行,可以说是惊世骇俗,你们冬日听到的呼呼西风,在西风带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……”

“大明的镇国公,也就是我朱棣的先生,沉着冷静,指挥若定,借西风呼啸之势,扬帆破浪,不畏山海滔滔,率我们一路向东,冲破黑暗的大海,直奔遥远的美洲大陆……”

丘福端坐着,听着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,羡慕不已。

那些跟着镇国公出海的人,哪怕是寻常军卒,人家也都是副千户衔了,一些人虽然还是百户、总旗,可人家拿的赏钱多啊。

可自己呢,四十二了还是个士卒……

想我丘福,那也是皇帝的亲戚啊。

咳咳,虽然这个亲戚论的有些远,需要绕几百个弯才能蹭上去,但我好歹也是濠州人,土生土长的淮西人啊。